岗厦村“文氏族谱”
发布日期:2024/10/13
福田百姓族谱

  岗厦村“文氏族谱”

  右江“文氏通谱”封面

  岗厦文氏族谱图书录

  关于文氏“七房”的三种说法

  文氏“七房”大宗祠封面

  文氏“七房”大宗祠修缮启事汇编目录  

  文化“七房”大宗祠修缮设计图  

  文正公天祥像  

  思其源、寻其根(代序)  

  正气歌作者文天祥传略  

  正气歌并序  

  颂文正气堂  

  文氏“七房”大宗祠修缮启事  

  文氏“七房”的起源及七房大宗祠的兴建  

  文氏“七房”大宗祠的价值地位及作用  

  文氏“七房”大宗祠的现状及修缮计划  

  “七房” 大宗祠修缮后的格调与作用  

  祖德留芳  千秋万代  

  粤东文氏“七房”基金会创会精神  

  粤东文氏“七房”基金筹备委员会  

  粤东文氏“七房”祖祠筹备委员会  

  基金会目前运作项目  

  封面:文化“七房”大宗祠现状正面  

  封二:天井两侧亭式廊房现状  

  封三:文强先生书:“雁门堂上一枝春”  

  封底:文化“七房”大宗祠中堂及后堂

  祖德流芳 千秋万代

  中华历史灿烂辉煌,文氏祖先源远流长。文门望族远溯于春秋文王时代,源出雁门,延绵繁盛。文氏后裔世代衍育,遍布于世界各地而欣欣向荣,与日月争辉。我们的祖先文天祥是位伟大中华的民族英雄,其浩然正气贯天地,犹如一轮红日千秋万代光照人间。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壮烈诗篇,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、为民族而英勇奋斗,我们作为文天祥的子孙后代深感骄傲和荣耀,更应继承和发扬祖先的正气家风,世代相传。  

  水有源,树有根;人有祖,宗有情。坐落于宝安东方村的“文氏大宗祠”,凝聚着文氏七大房宗亲的血脉。据历史记载:祖先文天祥之弟文天瑞,在宋代战乱期间,留守广东惠州为官,战乱失败后,天瑞公之子应麟公流散到宝安乡村务农为生。因受战乱之苦,民生艰难,应麟公选择高处搭建望烟楼,从高处观望族人是否有断炊之家,及时送给米粮扶贫救困,望烟楼成为文氏友爱互助的美德。在此期间应麟公生二子长子起东,次子起南。起东生五子,仁、义、礼、智、孚。起南生二子,长子垂统,次子垂献。文氏大宗祠是由仁、义、礼、智、孚、垂统、垂献七大房组合建成。文氏大宗祠子孙包括有抱美(现在的宝安东方、红星)、山门、山尾、凤凰白石厦、深圳岗厦、泰亨、西山、上头田、潭头、香港新田、洲头、东莞涌头等。

  文伟来2003年4月15日
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