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梅林"三圣宫"的建立源于300年前三个仙人的传说,它反映了下梅林人对美好生活的企盼。300多年来,"三圣宫"数次遭到损毁,又数次被重新修复。尤其是近代在抗日战争期间,"三圣宫"遭到日本鬼子践踏。在"文革"的"破四旧"中,"三圣宫"又没能幸免;现在地处梅林水库边、风景秀美的梅林公园内的"三圣宫"是1995年重建的。"三圣宫"不仅是下梅林人生活的写照,还是历史的见证者。--编者
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,我漫步在梅林水库边、风景秀美的梅林公园,徐徐吹来带着草香的风让人格外清爽。正顺着步行道走到山腰,我赫然看到一座坐北朝南的上有"三圣宫"三个大字的庙。光从外表看,着色显眼,木质结实,看上去年岁不长。可走进去,就会发现,神像、大鼓和钟都透出古旧的感觉。这背后有个什么样美好的故事呢?我对此进行了一番探究。
"三圣宫"背后的神奇传说
走进"三圣宫",会看到前方供奉着三位留着长髯、戴冠着袍的神仙端坐庙内,气宇间透露出一股英气。庙内香火缭绕,处处有着古朴的美感。这里还有三样"宝贝"。一个是一面直径一米左右的牛皮大鼓,看起来装饰华丽,并且有毛笔字写明是佛山制作。第二样是一口钟,翻看再三无法辨认其年代,而且也没有人能说得出这些东西的来历。最后一样就是供桌上的两个腰果状的木板-"圣杯"。一位姓甘的先生告诉记者,村里的老人家直到今天还在用,已经传了多少代都不知道,这是一种简单的民间占卜方法。
这三位仙人的来历到底如何呢?村中的老人郑瑞祥、郑日华向记者娓娓道来,讲述了这么一个传说--
话说300多年前,一个叫郑庭礼的人带着家眷和族人,从福建莆田来到当时被称为新安县(今深圳一带皆属此县)的下梅林。从此郑氏后人就在这里垦荒耕作,开枝散叶。在郑氏的族谱中有这样两句话,"庭礼高祖宦游新安宗承一本,莆田支系立业安居派衍七房"、"由潮会而至安邑玉梅林下。"大意是说郑庭礼是下梅林郑氏的开村祖先,并强调他虽来自福建莆田,却与中原郑氏是一脉相承,还留下了七房后人。
就在郑氏刚刚迁到梅林的一个清晨,一位郑氏先人扛着农具正准备下地干活,突然看见路边有三位老者在下棋。他们的胡须长及胸部,眼盯着棋盘默默思索,衣着脱俗,很有仙气。这位郑氏先人忙上前去看,结果一走近他们,三位老者突然消失。再仔细一看,下棋的石板上留下了深深的三个字"邹、黎、石"。这让郑氏先人纳闷,回村后和族人讲述早晨的奇遇,大家一致认为是神仙显灵,保佑自己。于是决定立庙供奉。起初叫"三圣庙",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和郑氏子孙的逐渐兴旺,"三圣庙"的香火也越来越旺,庙里除了供奉主神"三圣"外,还添了观音菩萨和财神。
三次变迁为"三圣宫"刻下历史年轮
历史的车轮在无情地向前滚动,"三圣宫"也经历了种种变迁。据了解,在安享村民们供奉"三圣宫"200多年以后,日本人的铁蹄开始践踏中国大地,虽然位于偏远的中国南部山区,"三圣宫"也难逃战争的烟火。下梅林一带是东江纵队宝安大队活动频繁的地点之一,农民们纷纷加入抗日战争。他们不但参战,还积极为抗日游击队提供粮食和庇护。这让日本军队气急败坏,于是,他们将下梅林人世代供奉的"三圣宫"拆毁了。
"三圣宫"就这样消失了吗?当然不会。抗战胜利后,下梅林人重建家园,面对眼前的美好生活和对未来的憧憬,他们第一件事就是想到将"三圣宫"在现在的郑氏祠堂北面重新修复。这代表了下梅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,一定要办。他们把遭到损毁的神像进行了细致的重新塑画。老村长郑日华回忆说,刚修复的的神像眼睛非常传神,栩栩如生。而面颊丰满、体态自然,胡须也是像真人一样,再加上三位仙人的传说一直代代相传,"三圣宫"一修复,香火就旺盛起来。
文革开始后,"三圣宫"面临又一劫。在全国性的"破四旧"的浪潮中,"三圣宫"再次遭到损毁。郑日华和村里的几位老人偷偷地把已被砸烂的神像头、胳膊、祭器等捡回来,埋在村口的古荔枝树下,一些老人家还悄悄带着香烛到荔枝树下拜祭。
时间不停地流淌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深圳成立经济特区后,下梅林人决定要重建见证历史的"三圣宫"。1995年,现在的北环大道要修筑,由于要占用"三圣宫"的旧址,村民们要重修"三圣宫"的愿望得到了政府的认可。他们选择了梅林水库边上一处坐山面水的宝地,完全按照原先的模样修建了现在我们看到的"三圣宫"。虽然,它并不是一直经历了300多年的风雨侵蚀,但是看着它,我们能够看到它背后历史的车轮,那份古朴美就是这样沉淀下来的。
香港也有个"三圣宫"
在采访过程中,记者听到很多老村民都提到除了下梅林的"三圣宫"外,香港也有一座"三圣庙"。因为名字近似,老人们都说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。而且早年下梅林和香港之间的通行是非常畅顺的,不仅下梅林自己的农产品、甚至龙华等地的农产品也是越过梅林坳,通过下梅林运送到香港去售卖的。郑氏有部分族人至今落户在香港,所以将他们的信仰带到那里也是很有可能的。可是因为事隔几代,老人们也说不出更多的线索。
记者做了些书籍考证,发现在香港有好几处叫"三圣宫"、"三圣庙",惟一一处有明确记载的就是香港粉岭的"三圣宫",可这是来自江西的彭氏修筑的道教庙宇,大约建于清代雍正年间,供奉的"三圣"是北帝、文昌和关帝,这似乎和下梅林的"三圣"不是一回事。看来这只能有待于专家的进一步考证了。
《深圳特区报》 2005-07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