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忆中的红荔路
发布日期:2024/10/13
福田逸事

  一幅老照片,有时会是一段故事,有情节,似乎还有个人的命运。上个世纪80年代,我年复一年地在甘肃、江西、安徽的冶金系统的建筑工地、矿山、工厂跑来跑去,去的地方大都远离市区,也很荒凉,很少有时间进大城市的图书馆翻翻书。因此,一到深圳出差,可谓难得悠闲,我首选就是到位于红荔路的图书馆看看。

  与荔枝公园紧挨着的图书馆,建筑新、设施好,除了北京、上海图书馆外,当时在国内算得上是一流的,设计也很时尚。那时,红荔路与黄木岗交汇处的深大电话大楼刚刚落成。入夜,我沿着红荔路往东走,路上行人不多,偶见老年人,有时偶尔也会碰到卖菜的妇女,她们就像捧着"鲜花"似的,兜售一束一束包好的菜心。那时,华强北与红荔路交汇处还是上步工业区,没有成为商业街。夜幕下的红荔路,人行道两侧绿树成阴,四五月份的南国,凉风习习,有点像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上海徐汇区的衡山路,显得很幽静。一路上,最高的建筑要数四川大厦了。当时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办事处就设在那里,共和国将军张爱萍先生还为大厦题了词。当时,在红荔路上的食馆不多,振兴宾馆一楼有个餐厅,餐厅里8元钱一份的快餐是最便宜的。一小碗清汤,在大米饭上放几根菜心加几块叉烧之类。我那时还年轻,一份快餐常常只能吃个半饱。我当时工资不足150元,要养家糊口,还要为独生女儿上大学准备钱,经济不宽裕。那时,我到深圳出差,每天的伙食补助是8-12元,但这12块钱在振兴宾馆餐厅只能吃一份快餐,外加一盒纸质饮料。当时用餐的人不多,来自梅县的女服务员总是那样文雅和彬彬有礼,用浓重的广东普通话与你聊天,聊到她们家乡的人和事时,她那黑乎乎的脸庞上就会溢出甜甜的笑容,十八九岁姑娘的笑容总是灿烂的。

  这幅照片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振兴宾馆二部招待所的十二层天台上往东边拍摄的。画面中的红荔路像一条绿色的纽带,右侧为四川大厦。

《深圳特区报》       2005-04-30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