渔农村的生产习俗
发布日期:2024/10/13
福田逸事

  渔农村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,东邻著名的皇岗门岸,与香港相连,是福田区距香港最近的一个村,南面是美丽的深圳河,河水由东向西经深圳湾汇入伶仃洋。

  渔农村的村民主要是清末民初出附近的东莞、中山及当时宝安县的沙井、西乡一带陆续迁移而来。至今建村不过百年,仅繁衍了二代人,是福田区最年轻的一个村,由于村民是于不向时间、不同地区逐渐汇聚而来,因此村民的姓氏较杂,是福田区少有的多姓氏聚居村,也是少数几个讲白话而不讲围头话的村之一。一九九二年该村进入城市化进程,成立深圳市裕亨实业股份公司,时有村民222人。

  第一代村民多是民国初年陆续迁来渔农衬的。他们大多为渔民,因经常来这一带打鱼、后来就定居到这里来,形成了渔农村。所以这一代人以捕鱼为主.使用的渔船都是木船,长十米左各,宽仅能容一人,不同于一般渔船的是,两边的船梆都是向外倾斜的,船弦离水面仅20厘米。浮在水面,就像一个条型的碟子。村民一般天亮前把船划出去,渔场就在深圳河及深圳湾,最远到现在的珠海、澳门一带。那时深圳河里鱼特别多,船在水面慢慢行驶,因为船舷很低,鱼自己都会跳上船来。村民把捕来的鱼直接运到香港市场出售,再将卖得的钱去买粮食和日常用品运回家。

  到了第二代人时,渔农村的村民就不再打鱼了,而是以养鱼、养虾和从事农业生产为主。养鱼的方式有两种:一是建渔塘养淡水鱼,二是建基围,就是在海滩上筑堤垒坝,围成塘状,在堤坝上修有闸门,海水涨潮时,打开闸门,让海里的鱼虾随海水进入基围,然后在闸口布上网,网呈口袋型,长4米左心,网口固定在闸口上,尾端逐渐变小。海水退倒时,基围内的鱼虾,就随水进入网内。不需要捕捞时,也可以把闸口关上,不让海水流走,把基围内的鱼虾养起来,等到需要捕捞时,再开闸门放水捕鱼。

  渔农村的村民还利用基围捕鸟卖,方法是在基围中插上竹杆,在靠近水面的地方梆上网,晚上水鸟下来吃鱼,一不小心就会钻进网里去,第二天天亮,村民就去基围,把鸟从网里取出来,拿去香港市场售卖。

  渔农村出位于深圳河边,而且有捕鱼、养鱼的习俗,村民住在水边,又常年跟水打交道。周围都是池塘河流,父母担心小孩掉道水里淹死,因此从小孩会走路时,父母就要教小孩游泳,所以村民不分男女,人人都会游泳,这既是村民的一项体育活动,也是儿时的游戏。

  渔农村地理位置特殊,距离香港最近,跟香港的联系最紧密,经济文化交流也最频繁。在改革开放前,邻近村的村民也不能随便进入渔农村,必须办理特别通行证。渔农村建村又最晚,第一代村民也是清未及民国初年才开始迁入。而且村民来自多个地区,姓氏较杂,融合了多个地区、不同家族的习俗。

  渔农村一九九二年成立股份公司,进入城市化进程。村民不再从事渔业生产,过去的渔业生产习俗逐步消亡。近年,深圳市对渔农村进行旧村改造,过去村民的旧房全部炸掉,改建为现代化的商品房,村民也大多迁出。渔农村实际已不存在了。若干年后,人们将不再知道渔农村,就是渔农村人的后代,对他们先辈的生产、生活习俗,也难以知道了。因此.抢救性的调查、整理、研究渔农村的民间生产、生活习俗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 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