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嘴村座落于福田区南部,南临深圳湾,是福田区历史上唯一一个以海洋渔业生产为主业的村落。渔场位于珠江口外,南海北部。
常言道,天有不测风云。过去没有科学的天气预报,渔民只有依经验,靠看云的变化,看海水的颜色,听海涛的声音等来判断天气变化。难免会因天气骤变而遭遇险情。
据说,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天天气非常好,风和日丽,渔民们纷纷出海捕鱼,到了渔场的时候还是万里晴空,一碧如洗。鱼群的位置也找到了,大家都忙着下网,准备来他个满载而归。也不知是在什么时候,太阳突然不见了,天上乌云密布,茫茫的黑雾笼罩着海面,分不清东南西北,渔民们完全迷失了方向,正在大家惊恐万状的时候,突然在海上出现了一缕红光,人们也就不顾一切,奋力地把船向着红光划过去。船终于靠岸了。一看,正是沙嘴村。村民们都庆幸自己得救了,又高兴又后怕。众人下的船来,顺着红光找过去,才发现,发出红光的,原来是一块红色的石头。他们认为就是这块红色的石头救了他们,这一定是神明用来保佑他们的。于是,沙嘴村的村民们就共同集资,在那块红色石头的地力,建成了第一座洪圣宫。在大殿上塑起了洪圣的神像,并把这块红色的石头放入到洪圣神像的身体内,安放在心脏处,以求它保佑渔民出海平安,风调雨顺。
从此以后,沙嘴村的村民每次出海前,都要去洪圣官占卜,根据占卜的结果来决定是否出海。仪式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。仪式开始前,先要在洪圣公神像前燃点香烛,摆列看馔、酒、水果等供品。由主持人焚香祈祷,祈祷完毕后,主持人在洪圣公神像前当众摔扇贝,来决定当天能否出海。扇贝是用一块猪腰状的木块对剖的成的。木块漆成红色,外阴内阳。在摔扇贝时,如果摔成一阴一阳,当天便可以出海。如果连摔三次都不是一阴一阳,那就不能出海。只能另择吉日,重新来洪圣官祈祷、摔扇贝决定是否出海了。
洪圣宫建好不久,洪圣宫祭典也逐渐形成了。祭典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举行。地点就在洪圣宫内。沙嘴村全体村民都要参加。祭典由欧姓族人的族长或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。现任主持人为欧树全,现年78岁。前任主持人为欧跃吕。在祭典仪式开始前,先要在洪圣公神像前摆列供品,点燃香烛。所用的供品有烤猪、鸡、酒、香饼、水果、糕点。祭典仪式正式开始,首先是奏乐。主要的乐器为锣、鼓、拔、钗。祭祀音乐有固定的曲牌。一阵阵激越高昂而又节奏铿锵的锣鼓声结束之后,祭祀就正式开始了。这时,主祭人要穿上特制的洪圣衣,率领众人为洪圣公上香、下跪、叩首。在三叩首后,由主祭人宣读条文,祈求洪王公保佑全村在新的一年中,风调雨顺、平平安安。接下来,也是摔扇贝的仪式。如果一次就摔成了一阴-阳,则预示着未来的一年全村将是风调雨顺、大吉大利。如果第一次摔下来不是一阴一阴,就要继续摔,一直摔到一阴一阳为止。然后根据挥的次数的多少,来预测这一年的吉凶程度。摔完扇贝之后,全体村民都要依次向洪圣公上香。最后由主祭人将烧鸡、烤猪分给众人,仪式便结束了。
解放后,祭典仪式逐渐颓丧,20世纪50年代后期,祭典仪式完全终止了。洪圣宫也年久失修。改革开放后,随着人们观念的逐渐转变,80年代初,村民们把洪圣宫由海边迁回村内重建。l992年,沙嘴村进入城市化进程,成立了深圳市沙嘴实业股份公司。因政府征用土地,洪圣宫再次被拆除。现存的洪圣宫是第三次建成的,由沙嘴村的欧姓族人共同捐资重建。现存洪圣宫座落于福田区沙嘴村内,整个建筑分上下两层,外型既像庙宇又像海上灯塔。与众不同的是,它的门不是开在正面,而是开在侧面,并量是双侧开门。宫内总共供奉了十六位神仙。楼下正中供奉着妈祖的塑像,楼上正中供奉的神仙则为洪圣公。如今的洪圣宫香火极旺,富裕的沙嘴村民除了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三举行祭典外,每逢初一、十五还有很多人自发去烧香、祭拜。
洪圣宫全景
洪圣宫内景